高考志愿填报不仅要考虑学校录取分数,更要考虑专业是否有限制。怎样才能提高高考志愿的录取率呢?焦作教育小编分享高考志愿填报技巧给大家!
考生选择志愿时,要注意提升志愿的有效性和准确性。建议考生注意以下几点。
五项基本原则需掌握
1.实事求是原则。考生要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,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对希望就读的高校和专业进行综合分析,全面考虑,统一安排。
2.拉开梯度原则。考生在同一批次内选报院校志愿时,相邻两个顺序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分数“差异”。即第一志愿院校选定后,考生在第二志愿栏内选报的院校一般应是:本科连续几年内生源不是很充足的院校。
3.留有余地原则。填报志愿要掌握好合理的梯度。考生在慎重填报第一志愿的前提下,填报第二志愿时不要集中于同一层次,要注意拉开档次,留有余地。
4.突出重点原则。面对众多的招生院校和专业,考生要根据本人情况有重点地选读有关资料,设计与自己志向一致又与自己估算的高考成绩匹配的志愿方案。
5.志向决定志愿原则。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、性格特点、气质类型、能力状况等情况。确定自己是适合学习基础理论,将来从事科学研究,还是适合学习应用科学,将来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等。
把握三方法,科学填报志愿
在志愿填报过程中,考生要把握三个方法。
一是总结归纳策略。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采取升学优先、就业优先、专业优先、成本优先、学校优先、位置优先等不同的填报策略,在本人实力与高校要求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。
二是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。考生要综合分析近三年高考各分数段的人数、各高校在京录取分数线、全市最低控制线、院校调档线、专业平均分、各高校近三年的志愿集散情况等,来填报学校与专业志愿。
三是采取措施避免志愿填报失误。考生首先要在志愿正式提交前认真核对,避免科类混报、专业误报、条件限报等常识性错误;其次要避免认识误区,不攀高、不盲从、不徒慕虚荣、对专业和学校不“跟着感觉走”等,对志愿填报把握好院校、专业、地区等梯度,提高志愿的满足率。